2019-02-16

走位的文字

20190216 中山醫學大學醫研所 

優點:

1.開場五件事: 自介、破冰、課程簡介、要求承諾,都有確實做到。
2.架構都有講。
3.暖場、小組討論、和頒獎的音樂都很到位。且預先剪成需要的長度,就不用計時。
4.有Cue到靈魂人物

缺點:

1. PPT已經用文字內崁,但要注意部分字體無法內崁,一定會跑掉。
-> 全面改用可內崁字體。( 捨棄思源黑體 )
2. 來不及設計問卷。大陸問券網 (問券星) : https://www.pkstep.com/archives/7621
3. 簡報架構 " 開場部分" 原本預計要說的沒說到。

2019-02-11

教學的技術(下)課堂教學與大型演講

連在火車上通勤都在寫筆記.......

這篇進到教學的技術(下),整理的是常用的課程教學技術,和更考驗演講者功力的大型演講技巧。

整理後,終於知道自己之前講過的演講,優點在哪,缺點在哪。雖然許多地方都靠直覺幸運的做到,但看過福哥這本書後,總算有個系統性的做法能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術。

課堂教學: 目的不是要嗨,而是學習。




共有六種常用方式,包含: 講述、問答、小組討論、演練、影片、個案討論。分述如下:

1.傳統講述

2.問答 (p.138):  老師問,學生答。多為較簡單的問題。

  • 可用選擇題(單選/複選)、連連看、排排看 (聽眾有動腦,知識轉化率會高一點)

3.小組討論: 多為較困難的問題。

  • 可將問題列在投影片上(避免忘記要討論什麼)
  • 寫在大紙上(否則會變成小組聊天)
  • 討論時可放音樂(一致性,輕快/聲量小,純音樂 No copyright music search)
  • 注意時間控制,講師倒數
  • 邀請大家發表

4.演練法 (p.147) PESOS 五步驟、三提醒

  • 準備 P (Prepare): 便利貼、白板筆、白報紙、計時器、牆壁或白板
  • 解釋 E (Explain): 我說給你聽
  • 示範 S (Show) : 我做給你看
  • 觀察 O (Observation) : 讓你做做看 (投影片放流程、計時、音樂)
  • 教學 S (Supervise) : 輪流發表 - > 給回饋 

** 注意: 記得要做給學員看。不要打斷發表。三明治回饋法: 優缺優

5.影片: 短優於長 ( 3~5分為限否則分段)、崁入ppt自動播放/測試 (不要跳出ppt/不要連網)

  • 當成個案討論素材 (播放之前須Cue聽眾觀察重點)
  • 教學示範 (先簡單口頭教學,再用影片) 
  • 成果展現
  • 感性段落或結尾

6.個案討論 & 情境模擬 (p.165): 須注意以下三點

  1. 需使用短而濃縮的真實個案(隱去公開資訊),幫助入戲。若個案較難可課前先給。
  2. 事前必須想好提問流程、引導討論方式與方向
  3. 結尾需收斂,最後最好公布解答。

** 炒熱課堂氣氛法寶 : 遊戲化 ( x 團康化) 
  1.  計分 (越後面越難,人人有機會各個沒把握)
  2.  獎勵 (給團體取代個人。不要只給一組,避免拉開差距時其他人不投入)
  3.  排名 (閉眼投票、只公布前面名次)
**課堂外的自主學習 (p.248)
  1. 課前作業目標與資源: 逐項列出作業的要求/提供指引
  2. 設計驗收方式 ( x筆試) 可上台演練
  3. 中間設檢查點: 確保大家都有完成功課


大型演講: (p.206)




常見困難: 問答難度高(沒人要回答)、給小獎品節奏亂、後排沒參與、少數舉手其他冷眼旁觀

變化做法:

  • 橫排分組 (3~4人)  -> 保持彈性,方便討論
  • 起立分組,分好組才坐下。講師直接給條件選組長,請組長站起來 -> 起立坐下x2 , 人人有組

講述法: 多講故事和例子,大家才會記得 ( 身歷其境: 細節舖陳,人物描述,五感技巧,修剪故事直入重點)

舉手法: 拿來破冰 ( 越用效果越爛,不超過3次),且舉手後講師應有進一步說明。

問答法 (困難執行) -> 調整成 單選/複選、配對法、排排看、簡化後的個案討論。建議混合使用。


如果您對內容細節有興趣,或者對某部分特別不了解,請購書閱讀。畢竟這本書厚達370頁而我只寫了兩千字而已XDDD

教學的技術(上) 備課與開場



教學的技術 (上) : 備課與開場




這篇文章,是我閱讀王永福 (福哥) 所著" 教學的技術" 一書,寫下的私人筆記,用於分享與每次備課提醒自己所用。

我的本業是一位婦產科醫師,但除了開刀,我有許多機會在院內教學,講媽媽教室。近期,更有機會走出醫院開始講商業場演講,並開設自己的孕期健身舒緩帶狀課程。

一直以來,我都鼓勵自己要用職業選手的態度來面對工作,無論是醫師或者講師,都全力以赴。

因為,我只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一點都不勉強。

內容非常的精簡,職業講師一看就懂。如果您覺得有看沒有懂,請自行購書閱讀。

課前準備 ( 口訣 : ADDIE)

1. 分析 A (Analysis) 

  • 三大重點 : 學員 (人數、程度、動機、需求) ,教學時間,教學目的 ( 列出明確學習重點)

2.設計 D (Design) : 大量蒐集資料 、便利貼發想。

  • 資料蒐集:  相同主題書籍速讀、網路資料、別人的ppt / filetype.ppt搜尋) 。非抄襲,而是不從零開始,需自行理解後反芻。

3.發展 D (Develop) : 

  • 架構頁、投影片製作 (大字/全圖/半圖半文) -> 流程安排 ,說到才出現。
  • 教學技巧安插

4.執行 I ( Implementation) : 老師說得越少,學生學得越多。

5. 評估 E (Evaluation) : 5分制滿意度評量 ,鼓勵學生寫實質回饋 ( 老師可以在課堂最後Cue ),每次教學後回程就馬上 AAR ( p.282 . After action review ; 回溯)


*****************

課程開場:

1. 職業選手的堅持: 
  • 大賽不用新手套 ( 電腦、投影筆、藍芽音響) 、冷氣調冷、調整講桌與課桌椅位置、燈光、時間對時。
2. 80% 的學員到場才開始 。

因為課程一開始有非常重要,用於建立信任的自介。但之後的課程須預告皆準時開始。

3. 開場五件事:  自介 、破冰、課程簡介、團隊動力、要求承諾
  • 自介: why me / why important 用來建立信任感 ( x 拉關係)
  • 破冰:互動、舉手、故事 (約1分鐘,盡量不要在這時候操作問答,容易冷掉)
  • 課程簡介: 課程架構、時間安排 (每段課程時間、中間休息時間)、課程預期效果
  • 團隊動力: 分組 (顏色、數字分組) 、小組自介(三題)建立團隊、選組長(手指、儀式化、給任務)、遊戲規則(獎品、中場積分制)
  • 要求承諾: 從最簡單的承諾開始 : 配合組長 、手機震動、配合課程討論和練習




    

2019-02-10

潛水之道

Fig.1 在菲律賓海邊曬成黑炭的我


我的潛水總教頭陳琦恩曾說過: "學習任何新技能都得不斷練習。" 

因為 " 熟練才會自在,自在才能享受。"

上次潛水是在5個月前,剛好飛過PADI OW潛水執照6個月未下水得重新受訓的規定。在下水的前一天,兩個怕死的尊重自己生命的菜鳥,把台灣潛水OW考照前都沒看完的影片,全部重新複習一次。

深怕在海中,命不是自己的。

2019農曆年,我和先生進行了第一次的海外旅潛。從菲律賓Bohol島坐螃蟹船出海,一路駛到30分鐘路程遠的Balicasag island 大斷層。再回宿霧島,拉車3小時到Oslob浮潛看鯨鯊。

Fig.2 帶我們出海的螃蟹船

在這趟旅行,我看到了夢想中想看到的海龜 ( 很多次 ) 和美麗的鯨鯊 (超級近)。也完成自己幾年前許下的願望 : 某天,躺在海邊什麼都不做,就放空。

夢想和願望,不斷的靠自己去達成,感覺很棒。

    Fig.3 海中星空,鯨鯊 

Fig.4  我們與海龜共舞

Fig.5 陽光耀眼的小島

這次旅遊,先生特別租了10天的GoPro潛水套組,讓我可以拍下海底美麗的景觀。景觀拍的沒專業的美,但回頭看影片,卻再次讓我想起琦恩曾經說的那句話 :

熟練才會自在,自在才能享受。

第一支氣瓶,影片中的呼吸聲相當急促。鏡頭隨著肢體動作不斷搖晃,拍攝角度也很僵硬。

但到了第五支氣瓶,我呼吸的頻率則明顯降低。鏡頭變得更穩定,還隨著我左右張望、回頭拍攝潛伴。

我也從影片中,發現潛導是非常細心的在照顧我們。也學習到何謂專業的潛水動作,並有機會和我們的動作做對比。

忽然之間,我理解到潛水本身不單只是一個運動,而是一種態度

除了熟練才會自在,才能享受外,更深一層的是風險控管的態度。

還不夠有經驗的人,知道自己技巧生疏,所以懂得事先複習動作細節,下水前確實落實安全檢查,絕對勝過將一切交給別人來把關。

這就像我學新手術,或者進行高難度手術之前,習慣不斷在腦海中反覆練習手術步驟一樣。這些事前準備都不會白費,都能讓我在上場時更穩定,關鍵時更篤定。

除此之外,若想再進一步的降低風險,不二法門就是聘請當地潛導。除了能避開掉暗流漩渦等風險,也能提高潛水效率,因為他們是最知道每個潛點哪裡最美的人。

就像在進修學習,我也不斷鼓勵身邊的朋友,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可能的找厲害的老師學。因為他們最知道初學者的問題,知道該如何引導,也有能力給更多資源。

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珍貴的資源。跟對老師,除了省時更能避開迷航。

感謝潛水,再次提醒了我。










手術自費衛材統整總表

親愛的患者妳們好,我是魏君卉醫師。

首先,感謝妳們因為信任,選擇讓我替妳們動手術。相信現在妳們手上,都有我提供的個人化醫療細節統整表。



為了讓妳們更了解每種自費耗材使用的原因,我將進一步做說明如下:

1) 傷口撐開器:

為了進行單孔 & 自然孔微創腹腔鏡手術,需將小傷口 ( 跟大拇指一樣寬 ) 撐開至 3~4公分,方便手術進行。

術後,進行單孔腹腔鏡手術的人,有些人的肚臍周圍會有一圈紅色的壓痕,術後幾個月會淡化,無須擔心。

2) 一次性電燒:

能同時做到有效率的組織止血和切割,減少您的術中出血,並加速手術的進行,減少使用麻藥的時間。

出血少、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更快。

3) 防沾黏衛材 / 傷口封合劑:

能減少腹部內傷口和其他組織之間的沾粘。降低術後輸卵管沾黏導致的不孕、或者腸道阻塞腹脹的機率。

若有需要再次進行其他腹部手術,也能降低手術難度與併發症產生的機率。

4)止血衛材:

減少腹腔鏡卵巢手術中,使用電燒止血的頻率,保護卵巢功能。多使用於育齡女性巧克力囊腫切除手術,或者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手術。

5) 倒鉤縫合線:

腹腔鏡縫合專用線。縫線上面的倒鉤能避免線在組織間滑動,做到更好的縫合與止血。

6) 檢體專用袋:

多用於腹腔鏡卵巢腫瘤切除手術,能將腫瘤置於袋中再弄破,使腫瘤內的液體或者毛髮、油脂不散落在腹中。某些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也會使用。

7) 長效止痛藥:

於手術前注射於臀部,達到7天長效止痛。剖腹產手術於手術後注射。

8) 強效宮縮藥:

建議使用於剖腹產手術,能加強子宮收縮,降低術中出血、產後大出血導致不得不切除子宮保命的機率。

_____

ok ,簡單說明如上,如果妳們還有任何疑問,都歡迎在門診向我詢問,或者在手術前於病房詢問專科護理師。


延伸閱讀:

單孔腹腔鏡手術,術後照顧五大重點須知 : 看完這篇,住院照顧不用心慌慌。
微創手術介紹與案例分享




2018-12-28

急性下腹劇痛,巧克力囊腫也會爆漿

Fig1 爆漿的巧克力囊腫



18歲青少女,因為突然下腹劇痛送來急診。

她本身沒什麼疾病,連月經來時都不太疼痛。但是,超音波一掃卻發現下腹(骨盆腔)有顆9公分的卵巢腫瘤。因為病人的腹痛非常明顯,當下就決定使用單孔腹腔鏡進去處理問題。

一進去腹腔,可以看到明顯像巧克力醬的東西蓋住子宮、卵巢,連大腸和腹膜都有明顯的痕跡。原來,是巧克力囊腫破掉了。

我們順利的拿掉右側卵巢的腫瘤,做好止血與防沾黏,並清掉大部分漏出來的舊血後,病人順利在術後第二天早上出院。

***

許多人都以為,有巧克力囊腫或子宮內膜異位症,一定會非常疼痛。

但其實不然。

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巧克力囊腫的大小,和疼痛並不一定有絕對的關係。並不是越大的腫瘤就會越痛。有些人的腫瘤雖然小,但就和小辣椒一樣,小小一顆就痛得半死。但這位病人,即使腫瘤已經大到9公分,月經來也沒有嚴重的經痛。

目前研究建議,巧克力囊腫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手術過後要繼續接受藥物控制,才能降低未來復發的機率。

在這裡也提醒讀者們,如果有嚴重的經痛,務必要到婦產科讓醫師檢查喔。

 Fig2. 將腫瘤和正常卵巢組織分開

 Fig3. 可以看到許多巧克力狀的東西散在肚子的各處

 Fig4.拿掉腫瘤後, 利用特殊止血衛材替正常卵巢組織止血,保護生育能力。

 Fig5. 使用防沾黏衛材

Fig6.術後照片。部分清不掉的舊血要靠免疫系統吸收和術後藥物控制了。

2018-12-24

白袍免疫力



近年來醫病關係越來越緊張,似乎已經變成社會共識。雖然對每個醫師來說,遇到醫糾的機率普遍是小概率事件。不過,只要遇到一次,都是一種身心煎熬。

除了會在網路上遭受攻擊,一但進入法律訴訟,耗時3~5年是基本消費。如果看不開,這段時間不但看診時心驚驚,身體搞不好都會出毛病。

其實,處理醫糾最好的做法,不是發生後再想怎麼處理。關鍵,通常在事發之前就已經決定了。

精湛的醫術是行醫的基本要求。但醫者若知道如何寫一份具有法院證據力的病歷,替萬分之一的意外買保險,了解法官在想什麼。那將可以更安心的替病人治療,不用擔心遇到存心找碴的病人或家屬了。

要如何寫一份法院想要看而不是自爽或教授想要看的病歷,非常重要。除了病歷之外,醫責險更是醫師必買的金鐘罩之前懶人包一出不知道幫業務介紹多少醫師過去呢

許多細節呢,我在之前的懶人包寫過了,請自行參閱。

醫療攻守道: 擁有白袍免疫力要打的三支疫苗



這篇文章,我則用兩個不同角度,補充一些懶人包沒說過的事。


醫師的角度:  非緊急狀況若需要開刀,建議先給手術說明書。不當診排刀。請病人自行掛號約刀。

若不幸真的需要上法院,無論術前講得多清楚,病人永遠會說他聽不懂。都是醫生決定的,都是醫師要開刀的。

這時候,兩方一定是各說各話,毫無交集。

此時,要證明病患及家屬的確有聽懂就是件非常困難的事。許多醫生之所以敗訴,都是栽在這。

所以,請記得開刀前三步驟 :

(1)排刀前,讓病患及家屬有充分的時間閱讀手術說明書。解釋時,將可能且重要的併發症用螢光筆畫起來。

(2) 當診不要排刀,不要怕病人跑掉 ( 真的需要手術且認同的病人是會自己回來排刀的)

(3) 最後,請病人自己掛號。

箇中滋味,請各位仔細閱讀後思考思考。

更完善的,是將行醫過程用錄音筆存證並好好保存。這沒有妨礙秘密罪、也不違反個資法。只要不販售圖利,錄下自己和病人之間的對話,都是沒有問題的。

法官的角度: 醫師不要做的三件白目事


不是只有牛仔很忙,法官也很忙。

台北市目前有30位左右的法官,但每個人手上都有至少兩百件案子同時在進行。再加上大多數法官其實並沒有醫療背景,所以,他們也覺得頭很痛啊。

面對過勞的法官們,醫師們請記得絕對不要犯以下三個錯,否則很容易掰掰。

(1) 不要竄改病歷。平常沒寫就認了,非常忌諱出事情了才去補。一但被發現就是信用破產,之後就算斬雞頭發誓掏心掏肺,還是講什麼人家也不信。

(2) 就事實陳述。實務上經常會2018年問你2008年的事。忘了就說不記得,不要胡亂回答似乎好像可能........而且,切記不要輕易翻供。

(3) 講法官聽的懂的人話。 法官沒有醫學專業,即使看了鑑定報告常常也是有看沒有懂理解困難。術業有專攻,法官在演講中有特別提到,希望醫師們能中翻中不要講專有名詞。法官聽得懂且了解內涵,非常重要。

最後,記得所有證據都要在二審之前提出。因為三審只審法條是否適用,不接受任何新提出的證據。


(以上內容為白袍媒體力演講個人筆記)





醫療攻守道: 擁有白袍免疫力要打的三支疫苗

此懶人包為楊坤仁醫師與顏宏斌顧問,兩人在醫療攻守道上課所講述的部分內容。

為我個人的筆記,非完整上課內容。欲知詳情,請報名醫療攻守道講座。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一定會不孕嗎? 該怎麼辦?

最近在門診,發現多囊性卵巢的患者數量似乎有上升趨勢。

不只病人本身緊張,帶來的家長更緊張。究竟,如果罹患多囊性卵巢會有那些狀況呢?

該怎麼保養呢?

就讓懶人包說清楚吧。